莫斯科,卢日尼基球场,英格兰vs克罗地亚,这是时隔20年后,克罗地亚足球再次跻身世界杯半决赛。曾经”黄金一代”的光荣早已成为物是人非,当年身穿红白格子衫的达沃-苏克已经坐在了贵宾席上,俯视着场上的球员们,作为克罗地亚足协主席,这位足球强人过去几年承受着巨大的争议和责难。
比赛第108分钟,克罗地亚前锋曼朱基奇在门前巧妙弹开英格兰后卫斯通斯,打击反超比分的进球。当裁判吹响比赛结束的哨声,已经拼了三个120分钟的克罗地亚球员,终于如释重负,创造历史的时刻,无数曾经为克罗地亚足球而呐喊的人如今也该含笑。
克罗地亚人对于足球从来不缺少热情,这种热情,再加上他们悲凉沧桑的民族历史,便是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
很多人知道当年萨尔多瓦和洪都拉斯之间的”足球战争”,但是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一场远比之血腥的战争,恰恰也是因为克罗地亚的一场足球比赛而发生。
1990年5月13日,在一场已经本来无关争冠的南斯拉夫联赛中,当来自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红星与坐镇主场的萨格勒布迪纳摩交手,比赛很快演变成球迷斗殴,乃至严重的治安事件。次年,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宣布独立,民族独立战争爆发,这件事被认为是克罗地亚足球,乃至克罗地亚诞生的开始。
那场比赛中,当时还年轻的日后中场大师博班因为袭击塞尔维亚警察(其实是波斯尼亚族的穆斯林)而被禁赛半年,无缘意大利世界杯。但是他事后表示:”我赌上自己的一切,只为了一件事,那就是克罗地亚的命运。”
是的,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克罗地亚足球就充满了这样的悲怆的色调,在那场旷日四年多的战争的宏大叙事中,更是成为克罗地亚民族独立的注解。
在克罗地亚足球的故事中,既有博班这样为国禁赛的火爆,也有莫德里奇这样流连于难民酒店,顶着枪林弹雨(注意,这不是夸张描写)踢球的血泪。在克罗地亚,每个30岁以上的球员都有属于自己的战争记忆。
战争带给克罗地亚和整个巴尔干半岛的是永远的改变。上个世纪80年代,克罗地亚有475万人口,独立战争之后,却从来没有再超过440万。这35万哪里去了?他们被驱逐了,因为他们是塞尔维亚人。
雄才大略的铁托在创立南斯拉夫共和国时依靠的魅力与手腕巧妙维持着几大民族的平衡,但是强人一旦去国日久,权柄不免落入野心家之手。塞尔维亚人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本想让塞族千秋万代,却换来了国土一分为六,而他也身死狱中。
塞族人米洛舍维奇带走了克族人铁托对于南斯拉夫”五族协和”的理想主义,也让南斯拉夫因为非足球原因被踢出1992年欧洲杯,反倒成全了替补他们参赛的丹麦成就童话。
在国内论坛上经常出现的一种话题就是”如果南斯拉夫没有解体,他们的足球篮球有没有可能统治世界”,世界杯期间我曾就这个问题和一个克罗地亚记者闲聊,除了对于远在东方的中国人居然如此关心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表示略显惊讶之外,只有一句淡淡的”克罗地亚足球不需要怀旧”。
他说的没错,因为当克罗地亚足球已经历史性闯进世界杯决赛时,他们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邻居一大截。
曾经有一部讲述克罗地亚足球与南斯拉夫的纠葛的纪录片《最后的南斯拉夫队》,这部纪录片就如同一面招魂幡,人们希望通过其中的画面去凭吊南斯拉夫足球分崩离析的缺憾。
不过,经过这届世界杯,我们或许大可不再厚古薄今,因为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莫德里奇和拉基蒂奇,以及更加年轻的弗尔萨利科和雷比奇,正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没有了历史的包袱,放下民族的对立,如今克罗地亚足球的眼光更加开阔,境界更加高远,而不是一味回忆过去,在历史的桎梏中坐看世界足球日新月异。
克罗地亚足球,怀旧可以休矣。(新浪体育李辰发自圣彼得堡)